2007-05-24

鹽之謎

本文轉檔自 < 撥亂反正的傳統醫學>( 張雲、曾淑麗合著 )

  有一天夫妻二人來我家作客,言談間,凱西透露了她多年的“秘密”:“便秘”,帶給她很多麻煩,希望能有辦法解決,但是強調不要像從前的中醫一樣,再讓她煮那些樹皮草根。因為以前為了給約翰治病,常年熬藥,已使她聞藥色變。

於是我只建議她,每大早晨起床後,喝一杯溫熱的鹽開水。沒想到話才出口,凱西立刻拉開大姊頭的架勢,把我好訓一頓。搬出一大堆貸料和統計數字,向我解釋“鹽”吃不得:它是心臟血管病變的元兇,會造成血管硬化,會增加腎臟的負荷,會引起高血壓,會…。

我只告訴她,我家歷代都吃鹽,口味還很重,但“近百年來”還沒有人患過她所有列舉的病症,這下子她反而僵住了。就我所知道的美國人,大部份是“粒鹽不進”的,凱西也不例外。原因是有太多的醫學報導和宣傳,警告民眾:食用鹽千萬不可過量,而多少的量是安全的,卻沒有標準,久而久之,美國人竟“忘了它的存在”。就像前面提到的,只是一杯淡淡的鹽開水,約翰都沒有辦法接受,不論在飯前武飯後,一喝就吐,令人難以想像。

  事實上,“鹽”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。在一則童話故事裏,甚至於認為它比王位繼承權還重要。在英文字裏的“salary(薪資)”,就是從“sa1t”這個字衍生出來的,它原來的意思是“給戰士買鹽的錢”。在中國,從東漢以來(隋朝除外),鹽稅是國家最重要的賦稅收入之一。曾幾何時,到了現代的美國,反成了人類健康的大敵,其中的緣由耐人尋味。

  當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,一切物品若是能透過機器大量生產,成本可以降低,相對的利潤就增加了。若能把每一個人每一天都需要的“鹽”,納入自已的生產線是件不得了的事,所以早早就有人投入大量心血,製造出最“精緻”的鹽。他們用1500℉的高溫分餾純化(氯化鈉的沸點是1440℉)出絕對不含雜質的“精鹽”,它的顆粒細、不受潮、不結塊、運送方便、保存容易,好處多多。

  精製鹽的咸度只有天然海鹽的四分之三,這四分之一的差異,卻是少了十六種人體循環運作所必須的礦物質。這其中包括了協助大腸濕潤糞便,含有八個水分子的硫酸鎂(俗稱瀉鹽);以及中藥裏用以“攻堅”,含有十個水分子的硫酸鈉(俗稱芒硝)。另外還有四十三種,人體可取之於其他食物中的礦物質。天然海水的組合成分與人體中血液的成分有相當類似的地方。多年前,在加州的超市里還可以買得到一種來自大平洋某處的海水,據稱每天喝四到八滴可以延年益壽。當肌肉細胞中的ATP酵素水解,ATP變成ADP時,可以釋放動能提供肌肉收縮使用,海鹽中某些成份在此一變化中是具有關鍵性地位的。

  除了成份上的不足之外,精製鹽(美國人稱它"tablesalt"),不能完全溶解在水裏面是它的致命傷,也是讓“鹽”背黑鍋的主要原因。醫生們避“鹽”猶恐不及就是它惹出來的。是不能完全溶解于水的精製鹽,妨礙了心臟血管的正常運作,是它讓腎臟疲於奔命的,它只是千千萬萬種天然物質人工化以後的副作用之一。人體對鹽的需求量,每天4至9公克,一般人的正常飲食中很少會有過量的。過去幾千年裏,沒有人因為吃鹽而致病的;人甚至於是從鹽的世界中進化出來的,是人為的科學害人,不是神創造的世界不周延。

  依中醫的理論:腎與膀膀相表裏,皆為水髒,鹹味入腎,開竅於耳、主骨(齒為骨之餘)。主髓(腦為髓之海)主二便,主男女之事,為先天之本。

附記:
凱西自從每天早晨起床喝一杯溫熱的鹽開水之後,兩個月內身體有顯著的變化,摘錄於下以供參考:
肌肉有力,有彈性。
飯後腹脹有如懷胎三月的症狀去除。(月經來之前,腹脹尤為明顯,自覺有腹水,並脹氣。)
早晨起床時兩腳踝水腫的症狀去除。(約翰每日服用三公克海鹽膠囊,一周即愈。)
牙齦出血的症狀去除。
牙齒變白。
皮膚漸漸有光澤顯現。
便秘的症狀去除。
左後腰(腎區)痛移至左前肋下(脾區)(另服藥一劑即愈。)
有熱從第二腰椎(命門)向上移動至後頭枕骨下入腦,原有左側眼後脹痛(自覺是水的壓力)的症狀就去除了。
自覺全身骨骼長大,兩個月內身高增加一英寸(凱西現年四十歲)。
原先常感覺兩腳長度不等,一側髖骨不能平衡的症狀去除。

以上症狀主要是因為長期缺乏“海鹽”之故,但在兩個月中有如此明顯變化,又能明確指出變化所在,則是天賦異稟。

2007-05-20

一週7顆綜合維他命 男性罹患前列腺癌風險增30%

此篇摘自 <漢唐中醫>

2007/05/16 09:30 記者:記者許瑜菁/編譯
很多人都習慣服用維他命,認為對健康有幫助,不過,事實上可能並不盡然。美國國家癌症協會最近研究發現,成年男子一個禮拜服用超過七顆綜合維他命,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竟然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之多。(我已經說過不知道多少次,現在終於西醫說實話了,但是就算如此,又有多少人會聽實話呢?)

習慣服用維他命的人現在要注意了,根據美國國家癌症協會的研究,吃太多維他命不僅不會幫助身體健康,可能還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。(我早就說過無數次,維他命是給你的敵人吃的,自己千萬不要去吃,會短命的,維他命又可稱為要你命,一點都不為過,只有笨蛋才會去吃的,鈣片也一樣不可以吃。)

這項研究以2萬9千名成年男性為調查對象,歷經5年的時間,結果發現男性一個禮拜服用超過七顆綜合維他命,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將增加百分之三十,而前列腺癌的死亡機率,更是不服用維他命的人兩倍之多,尤其是家族有前列腺癌病史的人,更是高危險群。(台灣的電視廣告上卻說,每天吃一顆多種維他命可以預防心臟病,這已經誤導群眾,也已經觸法,讀者知道台灣衛生署為什麼不去管,因為它是西藥廠在台灣開設的私人公司,一切以營利為目的。)

事實上,過去的研究也曾經發現,維他命A和鐵錠具有高含量的毒素,而Beta胡蘿蔔素甚至會增加吸菸者得肺癌的風險;美國國家癌症協會的專家提醒民眾,如果有必要補充維他命的時候,最好先熟讀包裝上說明,以免服用過量的維他命,不僅無法達到幫助健康的目的,反而危害自己身體的健康。(民眾就算閱讀了包裝上的說明,會懂嗎? 所以最好是都不要吃,就不會錯了。)

評論
我說過不知有多少次,全世界最惡質的壞人,不是所謂的恐怖份子,而是西藥廠,它們不斷的一直在製造疾病,如此才能有更好的借口,不斷的製造藥物出來,於是更多的藥物可以製造出更多的新病,新病越多,它們就越賺錢,民眾就越生病,於是就越短命。而所有西藥廠的藥物中,又以各種維他命與鈣片最爛,不但可以製造癌症出來,同時又破壞骨頭,我之所以說這是最惡劣的所在,是因為它們讓民眾誤以為吃它們,會健康長壽,而事實上卻正好相反,它會讓人更短命的,更容易得到癌症的。

結論 :
大家去買各種的維他命來送給你們的敵人吃,一段時間後你的敵人必然因為得到癌症而死翹翹,然後司法去調查的結果是病人死於癌症,而你就可以殺人於無形,沒有罪的。

2007-05-17

牛奶是牛吃的,不是人吃的

姜淑惠醫師是小兒科醫生(西醫)﹐多年的臨床使她體認到牛奶的害處﹐因此寫了一篇關於牛奶的文章--重建對牛奶攝取的正確認識﹐值得一讀。文章長了點﹐但關乎自己的命﹐就別太懶了。現在我先把目錄輯出來。按題目可以閱讀全文。

1. 從牛奶及人奶成份比較談起:
2. 攝取牛奶與疾病之關係:
3. 攝取牛奶無法阻止骨質疏鬆症:
4. 人類應當儘早放棄乳類製品之理由:
  1)巴斯德加熱消毒法的害處:
  2)毒性物質殘存的考量:
  3)均質化乳製品的傷害:
  4)合成維生素D的添加:

牛奶應該喝嗎﹖ (一)

最近看了幾篇關於牛奶的文章﹐貼出來大家看看﹐認為是否有道理。
此篇摘自 <漢唐中醫>

美國杜克(Duke)大學研究發現,奶製品裡的鈣可能會傷腦,對老人的腦子尤其不好。(看吧,我一直呼籲大家不要喝牛奶跟所有的奶製品,現在證明我是對的了。)
杜克大學的裴恩博士說,奶類裡面的鈣會讓腦血管縮小,造成老人痴呆。而一面喝奶一面吃維生素D會讓狀況更糟。人類要把鈣轉化成骨骼通常需要靠維生素D。(讀者看到了吧,現在還敢去吃維他命跟鈣片嗎?)
研究人員發現,六十到八十六歲的老人,既喝奶又同時補充維生素D的,腦子裡受損的組織比較多。老人腦子裡通常都有受損的組織,但是受損組織多的老人比較容易中風或是得到老人痴呆。(維他命與鈣片吃的越多,腦部損傷就越嚴重。)
裴恩說,他們初步研判,腦組織受損的原因是鈣質在血管裡沉積,造成血管變窄,阻礙血液流動,影響血液進入腦部。(傷害還不僅只於這些。)

評論
這篇報導只說出一部份壞處,尚未完全說完,吃鈣片不但傷害腦部,使人喪失記憶外,鈣片還會造成心臟動脈血管硬化,引發心臟病,還會製造腎結石,不但不會幫助骨頭,還會讓骨頭更容易流失骨質,它的效果與事實正好相反,讀者如果住在台灣,請不要去吃市面上所售的任何鈣片,由醫師處方的鈣片更壞,你越吃骨頭就越壞,更容易得到腦中風與心臟病,還有老人癡呆症,完全無助於骨頭。
民眾想要骨頭強壯,很簡單,大家多吃芝麻製品,多喝豆漿,多喝骨頭湯等等,至於維他命D,你只要每天去晒太陽半小時,你的體內就自然會產生維他命D的,千萬不要去吃維他命D,你會花錢買災的。

2007-05-09

救命一招

家中長輩兩天前摔了一跤後﹐一直昏睡了一天﹐晚上九點多時被急電過去。
到時﹐長輩已經昏迷並出現中風險象﹐一隻手臂完全僵硬﹐背在後面﹐手指捲曲﹐扳不動分毫。
急用針刺好的那隻手的五隻手指尖﹐每隻手指尖都刺出一滴血。到第三隻手指被刺出血時﹐僵硬的手已經可以活動到小臂彎處。到五隻手指都出血後﹐整個手都鬆了。這時再刺出事的一隻手﹐到把這隻手的手指都刺出血後﹐僵硬的手已可轉動自由。
又因嘴部已經有些斜了﹐急拉兩邊耳垂至紅﹐各刺一針出血﹐面部恢復正常。
此時救護車正好到﹐送去醫院。進院後照了CT﹐被照為腦出血﹐出血範圍達五分一﹐要即做手術。手術於凌晨4點半做完。
第二天上午11點半時已完全清醒﹐胃口大開﹐到晚上已經拆除所有吊的管子。
第三天已基本好了﹐可自行下床行走﹐並開始看報和關心股市了。對事物都分析得很清楚﹐基本看不出任何中風跡象。四肢也都活動自如﹐除了右腳因為撞了有些痛外﹐基本沒事。
醫生說明天再照一次CT﹐如沒什麼事﹐便可於後日出院了。
針刺放血﹐簡單得誰都會的一招﹐便可把中風的傷害降到很低(和病房內其它病人比較)﹐請一定記住。
其實﹐這招學了很久﹐我也是第一次運用﹐沒想到如此見效。

2007-05-04

打嗝

一個快速止嗝的好方法:
用拇指在內關穴上一按一放,很快止嗝.
另嘔吐也可用此法.

孫思邈的妊娠十月養胎建議

中國老祖宗千年的智慧不容小覷,不只坐月子有傳統古法,懷孕時的胎教也有古法可循。唐朝孫思邈在其《備急千金要方》中,即提出了他對婦女懷胎十月的建議,你不妨參考看看。
懷孕初期
1、懷孕第一個月為“始胚”
  是胚胎成形期。飲食上多吃大麥類的食物,少吃有腥味和辣味的東西,以熟食為主。生活上要避免勞累及心情不安或恐懼。此時睡得安穩很重要,除了環境安靜之外,准爸爸也儘量不要去“打擾”准媽媽。
  身體不適:服用“烏雌雞湯”。  動到胎氣:服用“補胎湯”。

2、懷孕第二個月為“始膏”
  是重要器官的成形期,要避免胎兒受到驚嚇。准媽媽飲食上要忌吃辛辣和熱性的食物,居住環境以不吵鬧為宜,房事能免則免。
  身體不適:服用“艾葉湯”。  動到胎氣:服用“黃連湯”。

3、懷孕第三個月為“始胎”
  頭、身體、四肢愈見明顯,正式進入胎兒期。如果希望孩子長得美好,可多觀賞玉器,多上博物館;如果希望孩子性情賢良,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正所謂外象而內感。這個月因是胎兒成形期,你更要調適心情,儘量不要悲傷、憂慮、生氣,以免驚動胎氣。
  身體不適:服用“雄雞湯”。  動到胎氣:服用“茯神湯”。

懷孕中期
4、懷孕第四個月“始受水精以成血脈”
  是血液迴圈發展的重要時期,宜多吃殼類食物和魚,以使胎兒盛血氣以通耳目,而行經絡。此時期也是胎兒器官機能發展成熟的階段,你要靜形體和心志,飲食有所節制。
  身體不適:服用“菊花湯”。  動到胎氣:服用“調中湯”。

5、懷孕第五個月“始受火精以成其氣”   是胎兒累積元氣的時期。可多吃米飯、麥類的食物。不可餓過頭或吃太飽,不宜吃熱性或易口渴的食物,也不要太勞累。
  身體不適:服用“阿膠湯”。  動到胎氣:服用“安中湯”。

6、懷孕第六個月“始受金精以成其筋”
  是胎兒長肉的時期。此時孕婦可以在不疲累的前提下多走動,多看動物野獸(常跑動物園),有助胎兒肌肉堅實有力。這時候胎兒的視覺和味覺系統已發育成熟,各種食物都可以嘗試,以培養胎兒全方位的口胃,避免未來偏食;也不要暴飲暴食,讓孩子養成飲食的壞習慣。
  身體不適:服用“麥門冬湯”。 動到胎氣:服用“柴胡湯”。

懷孕末期
7、懷孕第七個月“始受廣精以成其骨”
  是胎兒骨骼長大的時期,孕婦要多做些擺動四肢和伸展的動作,居住的環境要避免燥熱,吃的東西要避免性寒的食物,可多吃米飯,是謂“養骨而堅齒”。另外還要避免生氣、號哭,衣著要注意保暖,不要吃冷的和冰的食品。
身體不適:服用“蔥白湯”。 動到胎氣:服用“杏仁湯”。

8、懷孕第八個月“始受土精以成膚革”
  是胎兒皮膚成形的時期,因此要常保心平氣和、不生氣,飲食忌熱,方能使胎兒皮膚健康有光澤。
  身體不適:服用“芍藥湯”。動到胎氣:服用“葵子湯”。

9、懷孕第九個月“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節”
  各器官功能都已成熟,頭髮和手腳指甲快速生長,可多吃甜的食物。
  身體不適:服用“半夏湯”。動到胎氣:服用“豬腎湯”。

10、懷孕第十個月“五臟俱備,六腑齊通”
  放鬆心情,萬事皆備,俟時而生。  依胎兒發展做胎教

  從孫思邈對孕婦的建議中可以看出,胎教的進行方式應依照胎兒該時期的主要發展而改變,且每個月調解孕婦身體不適和安胎的方劑也應有所不同。如果你有興趣,可向中醫師做進一步的詢問。

2007-05-02

導致現代人陰盛陽衰態勢的原因 5

摘自網頁 發表者: cocokyh

(八)不良飲食指引

現代科學對人們的食物的選擇造成了絕對的影響。用什麼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纖維素、維生素、微量元素等一堆名詞來界定食物營養。大多數人吃飯的時候,潛意識是:吃著肉類想到脂肪含量,吃著蔬菜想到纖維素,吃著水果想到維生素,喝著飲用水想到微量元素。。。把所有的食物都理解化學成分。更有人覺得從日常食物中,不能得到均衡的營養,還得另外吃各種各樣的合成營養素。

我就見過安利的直銷人員,自稱學習了三年的營養學,天天吃著搭配均衡的安利各類營養素。可據我的觀察,當時懷孕的她,臉色是青黑的。連推薦該直銷人員給我的那位忠實的粉絲的女兒也是如此。(兩百多元的蛋白粉,其實就是大豆植物蛋白粉,我私下以為:不就是喝豆漿嘛,中國人早知道了,且大街上才一元錢一杯。)他們把自己的胃當成試管,用這些元素便可化學合成營養了。

從遠在古代神農氏嘗百草開始,中國人就有了一套對食物評價的方法。所有的食物都有各自的性味。比如:牛肉,味甘,性溫;雞肉,味甘,性溫;韭菜,味辛,性溫;菠菜,味甘,性冷、滑;梨,味甘酸,性寒。。。依據此來調節飲食,素體寒者,食溫熱;素體熱者食寒涼。

從中醫的角度看現代科學的飲食指南,是偏於寒涼的。鼓勵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,最好生吃鮮榨以免損失維生素(蔬果除了個別,大多屬於寒涼)。肉類最好脂肪熱量含量低,還要少吃(肉類大多屬溫,長血氣,實筋骨)。

所以,我的醫生給所有服四逆湯扶陽的病人,貼出了忌口指引。忌食一切寒涼生冷的食物,比如:蘑菇,雪梨、香蕉、豆腐、海帶、白菜、菠菜、綠豆粉絲、雪糕、冰凍飲料等等。正是雒曉東說的:大疾沉屙,不遵戒者不治!!!

我孩子從小就愛打呃,我一直稀裏糊塗,找不到原因。後來才發現,凡是吃了忌口單子上的食物,呃逆立犯,十分靈驗。看過書後才明白,是胃寒不耐受寒性的食物,導致胃氣上逆。後來為了嚴遵忌口,我要求孩子在幼稚園也要忌口,因此還被幼稚園的校醫教育、奚落了一番。這麼挑食,孩子怎麼可能長好。但後來,孩子經過調養,從黑黑瘦瘦長成了白白胖胖。大概老師們也看在眼裏了,也不說什麼了。

以上八點是我綜合多本書中的敍說,各火神派醫家的說法。減去些較難理解的醫理闡述部分,加入自己的理解,加工成適合普通民眾能理解的文字。如有不當之處,請各位醫家諒解,本人只是將我的醫生對我的患者的教育,帶給更多的人。讓大家能理解和接受火神派。記得,書中寫道,鄭欽安寫道:不信者不醫。就是因為害怕患者在不瞭解火神派的治病原理和服藥反應(以後我會介紹服藥反應),造成對火神派的誤解。火神派受到的非難就更加多了。

導致現代人陰盛陽衰態勢的原因 4

摘自網頁 發表者: cocokyh

(六)濫用苦寒

現在的清熱下火之理,已經是婦孺皆知了。這就是清熱派比火神派成功的地方——壟斷了民眾的思維,好多人誤將中藥和涼茶等同了。特別是南方,家家戶戶都煲會涼茶。君不見街上的涼茶鋪都是連鎖經營的,王老吉、黃振龍、鄧老涼茶(連中醫泰斗鄧鐵濤都買方出涼茶,搞笑的是,竟然是他給火神派的李可老中醫的書題詞的)等等,遍地開花。

廣東省中醫院的雒曉東網上的帖子:北人南人孰之陽氣更虧乎?北方冰裂之地,冬長夏短,天地多寒而少暖,其人腠理密,陽氣虛於外而實於內。多熱飲熱食,助內在之陽氣,故北人陽氣不易虧也。

南方天地所長養,天氣暑熱,其人腠理疏鬆多汗,陽隨汗泄。常飲涼茶冰水,少食辛辣,陽氣多傷而少助,故南人陽氣更虧也。

因之,則南方更宜仲景之學,養生則宜時時處處顧護陽氣,治病則不忌大劑理中四逆,雖觀之稟賦較北人稍弱,但有故無殞則無殞也!至少姜附桂萸之用不應比北方少矣。(雒曉東跟師李可半月之後,在網上發的學習心得)

民眾愚昧到也算了,許多的醫家也是陰陽不辨。這也難怪,據《中醫火神派探討》中說,從清朝開始,有位叫葉天士的人將溫病學說推至鼎盛,百餘年來,私淑者眾。以致用藥多以寒涼輕靈為風氣,相沿日久,則形成一種傾向,不求經旨,拘守成法,脫離辨證。。。所用之藥大都是桑葉、菊花、金銀花、連翹、絲瓜絡、薄荷之類的所謂輕靈之品。。。畏溫熱而喜寒涼。。。亦有用犀角、地黃、竹葉、石膏輩。。。(以致)或胃敗不納,呃逆泄瀉,輕病重,重病死。

當代萬友生老中醫曾痛斥濫用涼藥:不少人以為流感是熱性病,所以要用涼藥治療。初時還以辛涼為主,銀翹、桑菊廣為運用,後來漸至苦咸大寒板藍根等,理由是它們可以抑制病毒生長(非典時板藍根就高價熱賣)。至今國內感冒藥市場為寒涼藥佔領。結果使大量的可用辛溫解表的麻黃湯,一二劑可愈的風寒感冒患者,卻隨意用寒涼藥,令表寒閉鬱,久久不解,釀成久咳不已,或低燒不退,或咽喉不利等後果。。。

現代人的陽虛到底有多少?看看下面我的摘錄:

鄭欽安:陽虛者,十之八九。——張存悌《中醫火神派探討》
盧崇漢:搞不清楚陰陽寒熱,亂打也會打中百分之七十。——《扶陽講記》
李可:行醫多年未遇一個真正的陰虛者。——某醫當面求教李可後,在網上發的帖子。
雒曉東:陽虛者十之八九,陰虛者百無一見。——跟師李可半月之後,在網上發的學習心得。

(七)中藥西用

在西醫院臨床常見的情況是,除了普遍使用抗生素意外,還會中西結合地,不辨陰陽地開些中成藥。清開靈、雙黃連、魚腥草靜脈滴注、板藍根沖劑、抗病毒口服液、各種清熱化痰止咳藥水。

最近頻頻出現中藥西用出事故,就是西醫濫用中藥製劑。明明是經過腸胃能夠安全吸收的草藥,偏偏做成血液直接吸收的靜脈滴注劑型,哪會不出事?且西醫不具備使用中成藥的辨證知識,中醫尚且有不辨陰陽的,更何況西醫?

這種西醫開中成藥,中醫開西藥的混帳事,在中國的國立醫院裏比比皆是。我只是個患者,當然不知道是誰給批的處方權。原本基於完全不同的治病理論的藥物,竟然可以中醫西醫人人得而開之。真是弄不明白!

層層誤診,錯投針藥,屢治屢病。身體的元氣禁不住這般的戕伐,小病變大病,變慢性病。這是國內大多數人治病的經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