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-05-31

治脫髮一方

看《思考中醫》一書﹐提到岳美中老先生用茯苓飲治脫髮有神效。因此對茯苓飲為何一直念茲在茲。昨逛書店﹐無意中見到岳老先生之醫書﹐如獲至寶。急翻茯苓飲之方﹐原來至簡。現特錄如下﹐以備有意者。

茯苓500~1000克﹐磨粉。取6克﹐溫水沖服。每日2次。至髮根出止。

此方難在堅持。據老先生云﹐一般3~6個月見效﹐有效率極高。老先生又說明此方的道理﹕脫髮為水泛腐髮根。真是一語豁然。以前總有個疑惑﹐腎主髮﹐那麼脫髮應是腎虛之過了﹖因而補腎。這也是很多中醫正在做的。但很多人服了不少補腎的藥﹐脫髮依然﹐完全無效。一直不明其理。若是水泛腐髮根﹐則不是腎虛﹐而是脾虛不制腎水﹐所以補腎藥無用。照土克水之意﹐選用滲濕利脾的茯苓﹐便很明白。且茯苓一藥﹐先上後下﹐可把髮根水帶下排出﹐從而髮可再生。而髮根生出﹐藥便必須停。如田中太乾太濕都不能種出東西。取法自然﹐是中醫天人合一之用。

茯苓是一味平藥﹐是四君子之一﹐服3幾個月一般來說沒什麼問題。當然﹐此為醫術探討﹐不構成任何醫病企圖。

2006-05-24

《紅樓夢》

《紅樓夢》第一次讀是情書﹐第二次讀是文學書﹐第三次讀是戲劇書﹐第四次讀是尋找自我之書﹐第五次讀則是生命感悟之書。

對我來說﹐莊子—蘇軾—《紅樓夢》是一脈相承的。莊子是思想家﹐他以哲人的睿智直指生命的意義﹔蘇軾是文人﹐他以‘士’的特有角度感悟生命的真蒂﹔《紅樓夢》則是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為我們撥開‘智’障﹐引領我們認識生命的終極意義。三人都對生命極之熱愛﹐也都以不同方式為我們打開了‘心’眼。

2006-05-13

大醫醫國

先扯遠點﹐讓我們問一個亙古以來一直盤旋在人類心中的問題—生命是怎麼來的﹖ 現在很多科學家都認同生命起源於水﹐但對於生命如何產生﹐科學卻無能為力。科學再把人怎麼切割﹐既使分成什麼K介子﹐π介子﹐夸克之微﹐仍是不能研究出生命如何產生。是不是用錯了方法﹐或限於科學的局限性﹐不是我輩能評價的。但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看這問題。

對易稍有認識的人﹐都知道坎水的卦象是上下坤中裹一乾﹐即陰爻﹑陽爻﹑陰爻。 對中醫有點認識的人﹐也都知道腎是屬水的。 而腎在中醫中又稱之為命門﹐腎陽又稱之為腎火﹑真陽﹑元陽。 亦即是說﹐保住了腎中的這一點真陽﹐亦即是開啟了生‘命’之‘門’。所以﹐生命是由坎水中的一點真陽產生的﹐而這點真陽是有量度的。這一真陽極之重要﹐有它在﹐便可溫養生命﹐無它或用完了它﹐生命便隨之消失。所以中醫很重要的一個課題就是如何保養這一點真陽。真陽並不等於能量﹐雖然它可以發出能量。

我們知道﹐能量之於生命是非常重要的﹐它是生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支柱。照中醫五行講﹐能量是以火的形式存在。五行曰﹕水生木﹐木生火﹐火生土﹐土生金﹐金生水﹔ 所以人類自古以來都是以木取火﹐順乎木生火的自然之理。但近一、兩百年來﹐人類的習慣改變了﹐我們開始大量地使用石油。而石油在五行中屬水﹐它對地球來講﹐就是那一點真陽。把它耗盡﹐地球生命也就結束。大量地開採、使用石油﹐等於以水生火﹐改變了自然界以木生火的規律﹐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﹐很有點殺雞取卵的意思。當政者若明瞭此點﹐當有所為。

所以﹐易理通﹐醫理通。而易、醫理通﹐則問題自能從根上解決。 古人曰﹕大醫醫國﹐誠不欺我。

2006-05-03

陸廣莘老先生之言

聽了《世紀大講堂》之陸廣莘老先生的講演﹐很精警﹐現特錄幾段。

1﹒我們現代醫療能治的病﹐祇佔8%。 而我們卻極之迷戀藥物。 如果藥真是那麼神﹐為什么屍體浸在多好的藥中卻活不回來﹖

2﹒禽流感全球感染人數超過一千萬﹐而死亡人數不過約一百﹐十萬分之一。比之很多其它的病﹐可謂極低﹐但我們的恐慌如此的不相稱。為什麼﹖

3﹒癌症﹕當我們聽到患了癌症﹐先嚇死了50%﹔經過化療和電療﹐又死了30%﹔最後的20%﹐是餓死的﹐因為身體機能已幾乎破壞殆盡。

4﹒我本來在“中國中醫研究院”工作﹐做了幾十年。但現在改成“中國中醫科學院”﹐令我很困惑。我想不明白我算什麼科﹖

零和游戲

和師弟談起零和游戲﹐很有些感慨。
零和遊戲﹐根據物質不滅定律﹐肯定是得到的即等於失去的。 如果說一個人得到一些即表示他人失去一些﹐當然不錯。 尤其是做金融的﹐這種零和遊戲更是日日相見的老朋友。 最明顯的例子如911事件﹐當時全球股市大跌﹐多少人身家暴縮。 但其本身卻也是難得一見的投資的黃金機會。 很多資深的投資者在此一役賺了何止數倍利錢﹗ 做金融這行﹐最重要就是看問題一定要看兩面﹐也即是從零和上思考。
同樣﹐零和在日常生活上表現得也極為清楚﹑明顯。 如買了一棟房子﹐是得到了一幢房子﹐還是可以講負了幾十年的債﹖又如當我們日日成長﹑得到知識時﹐是否生命也一天天減少呢﹖平時大可留意一下﹐在你失去任何東西時﹐ 是否亦得到了什麼? 反之亦然。
同樣﹐零和遊戲不祇作用在物質層面上﹐亦作用於精神層面上。舉一個簡單例子: 我們的物質文明發展得飛快﹐ 我們的生活也算過得越來越‘好’﹐ 但我們失去了什麼? 我們多數人失去了平和﹐失去了快樂。 如果和《詩經﹒七月》中所描繪的生活相比﹐我們不見得比古人快樂。 為什麼現在的人們似乎一代比一代難找生活﹖為何到現在還是為了生存而奔波﹐也離’生活’越來越遠﹖ 是個什麼樣的‘盜’盜走了我們的‘生活’? 物質文明可是疑兇﹖此可是莊子‘絕聖棄智﹐大盜乃止’ 之本意﹖
若確認了人生本就是一場零和游戲﹐在‘歸去’ 時﹐根本就不存在任何‘風’ ﹑‘雨’ ﹑‘晴’ 。 那麼﹐任何得失都不必縈繫於心。不執著於得失﹐祇著眼於享受過程中的種種﹐人生自也可精彩紛呈﹑意趣盎然的。此所以蘇軾真神人也﹗